|
|
|
「你有病有限期,沒有病的人都有限期,只是他們不去想。我唔叻,沒有神奇力量,我是一個醫生,用科學去幫別人解決問題。」
作為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有自己的一套生命哲學,他認為有病沒病的人,都一樣有限期,重點是誰會去思考死亡。「你不還一樣嗎?可能是明天,可能是兩年。這心態好重要,你沒有病,不知自己何時會死,你就當你自己有好長時間;病人有病,知道可能有限期,而兩者分別是一個被迫要去想,一個可以不想,因為沒有迫切性。我們醫生的責任,當一個人有病,我們可以令他生活長久一點,生活好一點,同一樣東西,用這心態去做研究,去醫治病人。」
有人說,全世界肺癌專家都要看莫醫生的研究去發展,不過,他不是這樣想:「我們好清楚,研究非個人的,研究永遠是團隊的,只是我幸好早開始,有少少領導力,但永遠要合作才有成果。香港有天時、地利的好處,EGFR變異是哈佛最先報道,並不是我們發現,我有亞洲研究團隊,所以接手這方面研究 這還不叫彩數?」
病人來看症,又會否因為他是這方面的權威而充滿期望?「第一 我唔叻,我無神奇力量,我是一個醫生,我用科學去幫別人解決問題。如果科學解決不了的,我沒有神奇力量,如果當我有神奇力量,要欺騙別人很容易。事實上,在這個辦公室以外,很多人會正在做這東西。」
莫醫生的研究,令因為基因異變的肺癌病人,可以在無惡化情況下延長壽命,作為醫生,他當然感覺良好。「你看到很多病人可以正常生活,由有病徵到沒病徵,然後維持正常生活,有些還可以生活好長時間,你會好開心知道,你令他們的生活變得不一樣。」
他的研究由零開始,揼石仔揼上去,能夠有今時今日的成就,他認為一切在於唔好Hea。「勤力囉!我好少Hea。我女兒會說:『你懂不懂Hea?Hea來看看可以嗎?』我不懂Hea,叫我去玩就可以,但我不會去Hea,我不可以坐著沒事幹」
資料來源: 壹週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