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及觀念呢?以下提出九大建議:
1. 盡早培養孩子理財意識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如一有機會就帶着孩子去購物、去買菜,讓孩子理解買與賣的關係:一方面讓孩子認識錢幣面額的大小;另一方面可讓孩子感受到用錢交換物品的感受;還可以有意識地讓兒童計算一下用10元買了6.5元應該找回多少錢呢?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
2. 讓孩子養成記帳習慣
孩子的錢都花在哪裏了呢?很多時候,不僅孩子說不出來,就連家長都弄不明白。這時,就要鼓勵孩子記帳了。剛開始,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在領到零用錢後,給孩子做一個分析:接下來的這個周期,有多少必須購買的東西;孩子還剩下多少錢可以自由支配;在這些可以自己支配的錢中,每天最多花多少才不至於超支。幫孩子把這些分析好了,孩子花起錢來就會節制多了,培養出良好的理財意識和習慣。
3. 與孩子簽訂零用錢協議
父母首先要樹立這樣一種觀念:並不是給孩子的零用錢越多,就是越疼愛孩子。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科學地理財,家長可與孩子簽訂零用錢使用協議。固定發放限額與時間。規定孩子可以自行支配,但提前花光不能夠再向父母索要等要求,按着合同嚴格執行兩個月,你會發現,孩子花錢會變得有計劃。
4. 鼓勵孩子用勞動賺取回報
一些家父母把家務按勞動強度分成不同的價格,如掃地0.5元,洗碗1元等,每月發一次工資,時間長了孩子就能買一兩件喜歡的用品或玩具。本人建議用這個方法要小心,若孩子年紀還小,建議父母給予回報先可以是孩子喜愛的東西,或是一些特權(例:看電影時間),甚至是父母陪伴時間(例:打羽毛球),這些獎勵勝於直接給予金錢。
5. 讓孩子理解金錢具體概念
有時候孩子不知道金錢的多寡,比如40分鐘的鋼琴課是150元,孩子卻不認真上課,父母可以舉一個例子,讓孩子理解金錢的概念,如:如果去超市用150元買食品可以買一推車呢孩子聯想到具體的事物,就慢慢有了金錢的感覺,理解金錢的具體概念與價值。
6. 讓孩子參與壓歲錢理財
隨着社會的發展,孩子的壓歲錢也是水漲船高,父母可以為孩子開設一個壓歲錢帳戶,親自教孩子怎樣把錢存入銀行內,並帶孩子上銀行存取錢。這個過程中就可以順便告訴孩子存哪一種期限意味着什麼,自動轉存是什麼概念,不同的利率時期下要選擇存哪一種存款期限等等理財小知識。通過儲蓄的過程,孩子得到的絕不僅僅是他嚮往已久的一輛腳踏車或一個會說話的布娃娃,他還得到了能夠讓他終生受益的意志力和計劃性。
7. 培養孩子有愛心和感恩心
當家人生日時或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時,可以適時地讓孩子用一點零花錢送長輩一件小小的禮物,培養孩子一顆孝敬、感恩的心。此外,要讓孩子知道錢的意義不只是錢。比如,捐贈活動中父母掏錢孩子捐贈,孩子並沒有受到愛心教育。最好是讓孩子掏自己的錢,孩子就會面臨得與失的權衡與選擇,這時無論捐多捐少都是愛心的洗禮。
8. 父母在小孩面前無需避談錢
很多父母對錢的話題退避三舍。適當時候,父母應讓孩子參與家庭理財,等孩子長大一些,還可以讓他知道家裏的經濟狀況和收支需要,與爸爸媽媽共同分擔當家的責任。這不僅僅是在教孩子學會花錢,而且也是在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
9. 夫妻切忌在孩子面前因財爭執
孩子會敏感地捕捉到父母之間關於錢的爭吵,不向子女解釋家庭的經濟狀況,也不告訴他們錢到底有什麼用。父母關係緊張、吵鬧甚至動手,都會讓他們認為錢是一件不好的東西。在這種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日後會對金錢產生焦慮和恐懼心理。因此建議父母對於家庭的財政緊張狀況向子女作出合理清楚的解釋,使他們不會產生誤解,不會對錢產生恐懼。
圖片: Internet│資料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