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於經濟型的社會裏,確實需要對香港的經濟發展有多點認識,特別是我們的下一代,香港的經濟發展對他們的成長有着直接的影響,因此,他們要好好了解香港的經濟結構基礎,每年的財政預算案就是最好的時機。對他們來說,雖然預算案內容層次較深而廣,影響較為間接,但仍不難教導他們一點理財的基本信念及方向,藉此提升理財能力,同時培養他們從小認識社會,進而關心社會,將來能夠服務社會,勇於承擔,建構和諧。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快要發表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將要公布來年度政府的財政安排,以針對政府的施政方向及市民訴求來推出多項建設性措施。雖然仍未清楚內容,但在制訂財政預算時,亦會履行三個重要原則:
1. 為現在,更要為將來
每年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除了制訂一連串利民措施外,還要制訂一個穩健的財政儲備,其目的有二。第一是為着香港將來可能面對應付經濟周期性回落,突發事件或社會結構轉變而帶來的財政壓力;第二是協助外匯基金維持香港貨幣及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因此要作出兩者間的「持平」原則。
2. 為自己,更要為別人
財政預算體驗「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則,司長提出的「關愛社會」,惠及了多個民生層面,包括教育、衛生、房屋、社會福利及文化藝術等。而受惠的階層也包括莘莘學子、失業及就業人士、綜援家庭、老弱傷殘及長期病患者等。
3. 為「恆常」需要,更要為「非常」需要
在制訂財政預算的支出時,財政司司長持平地為社會各既定層面的需要,作出恆常性的財務負擔,問題只看力度多少。但同時也要顧及即時的危機作出緊急的處理(例如居住問題)。
預算案除了符合三個主要理財原則外,預算案還啟示了四個兒童處理金錢的方向。
A. 控制金錢
當孩子有錢在手(即收入)時,就要灌輸孩子收入及支出關係的正確觀念。其中收入必須大於支出,才可以為將來儲蓄,在心理上做好風險管理。
正如香港特區政府都要根據基本法107條,財政預算必須以「量入為出」為原則,所以控制金錢是重要的心理教育。
B. 儲蓄金錢
自古以來,儲蓄是一種美德,也是理財中最重要的一環,我們首先要讓孩子明白儲蓄的意義,除了是積穀防饑,應付未來不時之需外,儲蓄亦是一種抑制慾念的定力訓練,是節儉生活的培養,也是為自己計劃未來人生的操練。
C. 分配金錢
當孩子擁有金錢時,首先要學習分配金錢。一般來說,預留儲蓄後,餘下的可分為基本消費(需要)及非基本消費(想要)兩部分。但如何分辨是「需要」及「想要」,卻是人生一個大學問了。
身處於這個物質社會裏,目標太多了,但我們的金錢有限,很難把所有目標全部實現,唯有將目標訂立優次,先達成較「需要」的目標,有餘錢才去完成「想要」的目標呢!當「需要」的目標同樣重要時,我們就要學習盡量持平分配金錢,這連財政司司長也不容易做到人人滿意的一點。
D. 分享金錢
人人生來皆是公平。父母要讓下一代深切體會,他們相比世界上很多貧苦的孩子幸福得多了。其實一個人能夠幫助別人,就表示他們是相對有條件,及有能力施與的一群,也是一種福氣。願意慷慨施與的人,一般都是理財能手。今天很多富翁都是大慈善家,因為他們明白分享金錢背後的真諦。
司長發表財政預算案時,一方面為未來作準備,更為現今在貧窮線下生活的市民,着力做到利民紓困,還富於民,也是表彰這個理財道理,從而做到「關愛社會」層面。
(作者為前任小學校長、現任財商教育協會課程兼培訓總監及華人家族傳承研究所研究院士)
圖片: Internet│ 資料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