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置業故事】夫婦月入6萬「港式分居」兩年 「因為做錯決定囉」


「港式分居」又稱「婚後分居」,簡單而言是兩公婆結婚後分開住,這種無奈的現實越趨普及,統計處數據香港3成已婚青年正是如此。IT人張生與太太2017年結婚,他說:「結婚後都仲係自己一個人住。」婚後2年,自己租住朋友一間房,太太留在娘家。張太說:「一個禮拜見幾次嘅,我去佢嗰邊,佢去吓我嗰邊。」兩人月入近年才增至約6萬元,儲蓄約7年儲落70多萬元,來到不惑之年,去年年初才以570萬元買入屯門弦海一房單位上車。張生睄一睄老婆說:「咪因為(當年)做錯決定囉!」

IT人張生與太太2017年結婚,他說:「結婚後都仲係自己一個人住。」

統計處《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青年》,統計15至24歲青年,當中有32.5%,即5,156人是已婚但只與父母同住,並且沒有與配偶及/或子女同住,比起2011年錄得4,935人(佔比29.3%),增加221人或3.2個百份點。另外,根據生活易ESDlife 2019年調查,訪問1,297位準新人,29%表示婚後需與家人同住。

港人張生與父母居住外國多年,2010年隻身回港發展,「香港都有親戚,但無打搞佢哋,盡量做自己想做嘅嘢。當時喺外國工作咗一段時間,工作停咗。當時有香港朋友租地方畀我住,都係其中一個返香港原因,因為有地方落腳,咪試吓囉。」他在香港發展後,多年來以「友情價」租住朋友單位內其中一間房。

及後他在香港認識了老婆,拍拖6年,2017年結婚,他表示:「結婚後都仲係自己一個人住。」他解釋,因為太太在屯門工作,留在她父母家方便每天上班,而他是租住朋友間屋的一間房,又覺得外母家空間少,如此就展開「港式分居」達2年時間。張太說:「一個禮拜見幾次嘅,我去佢嗰邊,佢去吓我嗰邊。(佢間屋有外人喺度嗎?)間房無。有段時間都慣咗㗎啦,而我本身工作都好忙。」她補充,有時丈夫會到屯門娘家住吓,住在屯門一個400方呎居屋單位,「同我爸爸媽媽一齊住,地方有限,我哋自己喺間房,少啲空間,成日就屈喺間房度。為免磨擦,我哋成日喺間房到活動囉!嗰啲活動係睇戲、打機,空間始終無咁大。」張生補充:「一間房我哋,另一間房佢爸爸媽媽。(相處有困難?)都困難,因為佢阿媽比較嘈少少,比較多嘢講。」

被問當時結婚前沒有先考慮到置業的問題嗎?張太無奈說:「都搞咗好耐,如果唔係結咗婚好耐啦,就係因為搞唔掂住嘅問題。因為住嘅問題,一拖再拖,去到一個位,算啦,唔想再拖啦,結咗先算啦⋯⋯(個位係?)身邊啲朋友和同事,細過我,都結婚囉。咁我哋都有呢個計劃,咪完成咗先囉。」

張生是IT人,張太從事教育工作,雙方月薪近年才增至約6萬元,談到近40歲才上車?張生眼尾睄一睄太太說:「咪因為做錯決定囉!」張太即說:「都可以咁講嘅。2012年我畀咗錢屋企人裝修間屋,但我爸爸媽媽開心,我好錫佢哋。」張生插嘴說:「啫係最適合買樓嘅時候,人哋買樓,佢就……」張太搶說:「我都唔知,嗰時啱啱同佢拍拖,都無諗到結婚。父母間屋好殘舊,牆濕呀,有蟻呀。」

張太續說:「屋企人真係有需要吖嘛,筆錢我儲咗好多年。當時我有諗過幫父母換樓,如果嗰時買咗樓,而家就買唔到。」「我唔想諗返轉頭,可能當時有另一個投資會好啲,但我無研究樓市,我唔識……父母間屋太殘舊,使咗40萬元裝修,渠、電線駁到出走廊都換埋,可以有排住。你問我有無後悔,其實無得後悔,因為個刻我唔知道樓價會升到咁。如果我知,我梗係後悔啦。無㗎,我份人好開心,我係唔會諗返轉頭,咁諗,做人咪好唔開心囉。我哋過咗好多年好慳嘅生活,養成節儉習慣,而家人工高咗,生活都舒服咗。」

他們儲蓄約7年,儲落70多萬元,去年初睇中莊士中國(298)屯門新盤弦海一房單位,實用348方呎,惟價位達570萬元,兩成首期約114萬元,最終雙方父母資助尾數共30多萬元,幫助他們上車。不過張生坦言不喜歡屯門區,距離市區遠,原本想買二手樓,認為面積較大,惟最終遷就老婆。

張生張太以大約570萬元買入莊士中國(298)屯門新盤弦海一房單位,實用348方呎。

 

影片及圖片: 蘋果新聞 │ 資料來源: 蘋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