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醫療開支】按年增長,公立醫院輪候時間亦創新高


醫療人手比例長時間失衡,導致公立醫院專科輪候時間屢創新高,為了減輕公立醫院輪候時間的壓力及加強個人醫療保險的透明度,政府於2019年推出自願醫保計劃,為香港的醫療保障定下基本的要求和標準。今天跟大家分享投保個人醫療保險時可考慮自願醫保的其中3大原因,讓您可以更靈活地應對突如其來的疾病。

1. 公立醫院輪侯時間屢創新高

香港醫療資源不足是一直以來的議題。公立醫院收費雖然較相宜,但醫護人手不足,令到急症室輪候時間,甚至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也越來越長。根據醫院管理局的最新資料顯示,各個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亦再創新高,如九龍東的內科門診最長需輪候116星期、九龍中的耳鼻喉科門診最長需輪候97星期。

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預計最長可達至1:

2. 連年通脹,已購買的危疾保險未必足夠

不少人以為危疾保險的一筆過賠償足以應付患病時的經濟所需,但有沒有考慮過全球通脹這個因素,有機會令到現在保單上的保額並不足夠應付未來10年的醫療開支增長?

以香港消費物價指數為例,2023年通脹率便按年上升了2.4%3;加上香港的生活成本向來都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高,世界經濟論壇最近發表的《2022年全球最貴生活成本的城市》就指出,香港的生活成本僅次於新加坡和紐約,位居全球第四4, 在可見的將來,基本生活費恐怕只會愈來愈貴。比起消費類別上的通脹,「醫療通脹」的升幅更甚。根據WTW的《2023年全球醫療趨勢調查報告》,全球醫療成本單是在2023年將上漲約10% 5。

由此可見,考慮到通脹,未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甚至醫療費用都有加價的趨勢,單靠現有的危疾保險的一筆過賠償未必足夠應付原先預期的患病費用。可考慮加添一份自願醫保計劃,實報實銷合資格的醫療費用。


3. 港人對自己的健康保障偏向被動

根據《大灣區健康保障調查》,當中訪問了共2,410名市民,雖然約九成半受訪港人認為,擁有健康保障是重要,但平均只有約一半港人有採取實際行動購買保險,比例相對澳門及內地受訪者明顯較低。當面對龐大醫療開支時,受訪港人普遍會從縮減其他生活開支(82%)及從儲備中調動現金(73%);更有接近四成(37%)表示會放棄治療或更佳的治療條件,是三地中最高。

2023年,香港的醫療通脹率為8.8%。
全世界都正面對醫療服務和藥物費用持續上升的問題,2023年的預計全球醫療通脹率更創15年新高。在此解釋醫療費用飆升的原因,以及醫療通脹如何直接影響醫療保險保費。如果你對年年加價的保費感到不耐煩,或者可以先了解一下箇中原因,以應付來年的醫療通脹。

 

資料來源: Yahoo財經